春光明媚:


寒露:萧萧秋意,暖暖添衣

素材:网络 编辑:尔图

       二十四节气寒露。今天16时14分37秒,太阳到达黄经195°,我们迎来了24节气中第17个节气,寒露。白露后,天气转凉,开始出现露水,到了寒露,则露水增多,且气温更低。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,北方已呈深秋景象,白云红叶,偶见早霜,南方也秋意渐浓,蝉噤荷残。

       寒露是九月节,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,自此,露气重而稠,稠而将凝,再过半月,将凝为霜降。自此,告别了秋高气爽、秋明空旷,白日将变得幽晦,天寒夜长,风气萧索,雾结烟愁。萧萧秋意重,依依寒色浓,归鸿将急于南飞,哀鸿遍野,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。

     寒露三候。一候鸿雁来宾。寒露之日,“鸿雁来宾”。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,此时是最后一批,古人称后至者为"宾"。二候雀入大水为蛤。后五日“雀入大水为蛤”,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,飞物化为潜物,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。三候菊有黄华。再五日,“菊有黄华”,华是花,草木皆因阳气开花,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,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。


       寒露典故。

       1.菊月。农历九月也称“菊月”,菊花日渐金黄,所以,周作人当年推崇的《一岁货声》记载此月的叫卖声为“栽九花来”,菊花称“九花”。

       2.日精。红梅傲雪,是春寒料峭中啼晓之早霓;金菊凌霜,乃秋残月冷里别暮之晚霞;花期至此便绝。这两种花因此香最清,而两花相较,金为衣兮菊为裳,菊更孤傲之因是,“有者非自己所有”。为何?其“圆花高悬向天极,纯黄不杂向土色”,仰首沐天露,又染正黄之纯色,故名"阳精",又名"阴成"。

       3.人淡如菊。“落花无言,人淡如菊”是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》中论“典雅”的用词。喜欢陶渊明诗,就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”。


       
寒露习俗。

       1.秋钓边。我国南方,寒露节气,炎热已退。此时阳光不若夏季猛烈,深水区难以被晒透,所以鱼、蟹都移向更为温暖的浅水区,正是临水垂钓的大好时机,故有“秋钓边”之说。

      2.观红叶。寒露时节,赏红叶早已成为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。秋风飒飒,黄护叶红。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满城的枫叶。金秋满山层林尽染,漫山红叶如霞似锦。

       3.吃芝麻。寒露到,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。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四时养生理论。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于是,民间就有了“寒露吃芝麻”的习俗。


       
寒露起居调养。

       俗语云:寒露寒露,遍地冷露。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,天气逐渐转冷,此时天气干燥,昼热夜冷,正是心脑血管疾病、哮喘、肺炎等疾病的高发时节。因而保养身体要注意早晚保暖以防受凉,早睡早起,保持良好的作息状态,以免引起疾病的发作。

       寒露运动调养。

       时至寒露,正是运动的好时节,此时可相对选择一些运动强度较大的体育活动,如足球、网球等球类运动,或可进行一些如八段锦、太极拳等动静结合的健体方式,以养心静气。

       寒露情志调养。

       寒露已至深秋,大自然肃杀之气明显,此时最容易触景伤情,引起情绪不稳定。因此,情志调养方面,要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,不要时喜时悲,以免情绪波动过大,影响肺的清肃功能。寒露时节也是登高游玩的好时机,可利用假日结伴登山、秋游,极目远眺,使人心旷神怡,不良情绪顿然消散,这既是养生中的养收方法之一,也不失为舒缓情绪的好方法。

       寒露饮食调养。

       寒露时节,仍是燥气当令,人们容易出现皮肤干燥、口干咽燥、干咳少痰、大便秘结等症。故而,饮食养生重在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同时寒露时节也是人体阳气收敛,阴精潜藏于内之时,因而,饮食也要适当补益肝肾,顺养元气,以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气。此时可多食用芝麻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制品、鸡、鸭、牛肉、鱼、虾、蟹、大枣、山药等食物,还可多吃雪梨、香蕉、哈密瓜、苹果、水柿、葡萄等水果。



 



评论(15)
热度(63)